中国自古以来有句流传已久的俗语,称为“落叶归根”。即使是在国内其他地方安葬,后代子孙也常常希望将先祖的遗骸迁回故乡,何况是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烈士遗骸。就像之前广受关注的事例,无论是从越南还是韩国回归的先烈遗骨,都是中华民族不忘先辈功绩的有力证据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尊重“落叶归根”这一传统。例如,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土耳其,似乎对先人的遗骨并无太多挂念,甚至能够不顾祖先的安息,反复打扰遗骨的安宁,堪称“不肖”和“不孝”的典范。
起源于突厥游牧民族的土耳其人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他们从中亚迁徙到今土耳其地区,并在此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强国,统治横跨中亚、南欧和北非的广阔领土。提到这个历史时期的辉煌,就不能不提奥斯曼帝国及其奠基者们。
展开剩余67%苏莱曼沙阿,这位土耳其的“先驱”,是奥斯曼帝国第一位苏丹的祖父。尽管他为开创帝国奠定了基础,但他本人却未能目睹这个伟大帝国的辉煌,他在1236年的一场战争中不幸遇难。而因为战事紧迫,他的遗体未能及时运回土耳其,最终只能安葬于幼发拉底河附近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幼发拉底河所在的区域也逐渐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,随之而来的是对苏莱曼沙阿遗骸的遗忘。随着帝国的强盛,苏莱曼沙阿被誉为无所不能的英雄,然而他最终的安息之地却逐渐被世人遗忘。
土耳其人未能守护祖先的遗愿,错误的军事侵略使国家遭遇了灭顶之灾,成为了他们“不肖”的明证。而在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时,他们的冷漠和无视,任由先祖的遗骸在异国他乡流落,则体现了其“不孝”的本质。
一战结束后,叙利亚被法国所接管。尽管土耳其经过顽强抵抗,避免了国家被瓜分的命运,但诸如叙利亚、伊拉克、和埃及这些曾经的领地已无从复得。于是,苏莱曼沙阿的遗骸便在叙利亚境内孤零零地存在。
根据土耳其与法国签署的协议(当时法国对叙利亚有实质控制权),苏莱曼沙阿的墓地成为了土耳其的一个飞地,土耳其不仅获得了驻军和升旗的权利,还有权在叙利亚境内迁徙陵墓,此协议在叙利亚独立后仍被承认。
1973年,出于叙利亚修建水坝的原因,苏莱曼沙阿的坟墓面临被淹的危险,土耳其决定将其迁移。而在2005年时,叙利亚境内的恐怖分子威胁土耳其撤军,否则就会摧毁苏莱曼沙阿的陵墓,迫使土耳其不得不再次迁坟。
然而,无论这些迁坟行动如何进行,土耳其始终没有把苏莱曼沙阿的遗骸接回,最终遗骨被安置在距离土耳其边界数百米的叙利亚境内。令人为之困惑的是,为什么土耳其人不愿意迎回自己的祖先遗骨,而让其流落在外呢?
这主要是因为土耳其将祖先的陵墓视为一个“移动的军事基地”。只要陵墓仍然存在,土耳其不仅可以在叙利亚拥有一个飞地,还能在陵墓驻军。这为土耳其军队进入叙利亚提供了合理的借口,并为他们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创造了便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